大兴安岭浅析动物实验室等级标准及管理要求
发布时间:2019-12-09 02:52:56浏览次数:3642

1.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巡查标准: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target aim)外,显微镜巡查无二级微生物(Micro-Organism)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Micro-Organism)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Micro-Organism)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意思:没有活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2.实验(experiment)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控制(control)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悉生动物。
① 一级普通动物:一级普通动物(CV),不携带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实验动物。其饲育环境为开放系统,无空气洁净度要求。
② 二级清洁动物:二级清洁动物(CL),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research)干扰大的病原。动物实验室通过对动物本身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的生命奥秘,控制人类的疾病和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随着医学生物科学的突飞猛进发展,认识到公害问题不仅已成为粮食、人口、老年人等的重大社会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地球上生活着的动物生存问题。来源于SPF动物或剖腹产动物。一般饲养于半屏障系统。
③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是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Micro-Organism)、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寄生虫的动物。P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简称P3实验室,P是Physical 的缩写。整个实验室完全密封,室内处于负压状态,从而使实验室内部的气体不会泄漏到外面而造成污染。主要指不携带潜在感染、条件致病和对实验(experiment)干扰大的病原。来源于剖腹产动物,饲养于屏障系统。
④ 四级无菌(意思:没有活菌)(fungus)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无菌动物指用现有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无菌动物来源于剖腹产或无菌卵的孵化,饲养于隔离系统内。悉生动物或称已知菌动物,广义上把无菌动物、已知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统称悉生动物;狭义上指已知菌动物。
3.动物实验(experiment)室设计管理上的要求: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
实验室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fungus)、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angle)分为屏障系统、开放系统、隔离系统、层流架系统和半屏障系统等五大类。
① 屏障系统: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
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② 开放系统:是对人、物、空气等进出房间均不施行消除污染的系统,但通常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清洁管理。生物实验P2室主要用于初级卫生服务、诊断和研究,其实验对象的危害等级为Ⅱ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具体定义为“能引起人类 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源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 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③ 隔离系统: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fungus)动物和悉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Micro-Organism)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④ 层流架系统:笼具放在洁净的水平层流空气中。常用于小规模饲养,但在一般房间进行饲养、操作和处理时有被污染的危险性。可用于半屏障的补充。
⑤ 半屏障系统:放宽对屏障系统中人及物出入房间时的管理,平面组成大致与屏障系统相同。